多繩落地式摩擦提升機更換提升鋼絲繩的工藝分析
1 施工前主要準備工作
1) 在地面選擇合適位置,安裝16 t 小絞車,并配套變頻控制系統(tǒng)和制動閘,使絞車的運行速度、方向處于安全可控狀態(tài)。
2) 準備好檢驗合格的4 根新鋼絲繩,在穩(wěn)車上纏繞好第1 根與舊繩捻向相同的新鋼絲繩繩。按照捻向排列好的其它新鋼絲繩放置在井口待用。
3) 井底安裝4 臺舊繩回收車及配套電氣設備,每臺收繩車上纏13 mm 的鋼絲繩長50 m。
4) 準備好鋼絲繩卡,滑輪、鎖繩器、對講機、倒鏈等其它工具。
2.2 施工工藝流程
1) 將提升機1#提升容器懸掛裝置在上井口打壓后開始下放,將2#提升容器升至楔型連接裝置處高出作業(yè)平臺1. 5 m 后,停車并閉鎖。
2) 用11. 4 kW 的小絞車將新繩繩頭引至楔型連接裝置上方,將新、舊繩用5 副鋼絲繩繩卡連接。
3) 將舊繩在卡連接處下方200 mm 位置割斷,然后在絞車房將舊繩從繩槽內移出。
4) 井下作業(yè)人員,將對應舊繩繩頭從楔型連接裝置桃形環(huán)內移出,并和舊繩回收車的鋼絲繩連接。
5) 用變頻控制的小絞車控制,慢速下放新鋼絲繩至井筒中。井下工作人員同步回收舊繩至井底專用回收滾筒上。由專人在天輪、車房、井口、井下監(jiān)護鋼絲繩的牽引情況。
6) 井筒中新繩到位后,距離搭接位置200 mm位置割斷新繩,并將新繩穿入楔型連接裝置,用板卡固定。
7) 在提升機房將新繩移入繩槽,然后在井口進行調繩完畢后,將新繩穿入楔型連接裝置桃形環(huán),固定。
8) 按以上同樣工序更換其它3 根首繩。
3 工藝分析比較摩擦式提升機鋼絲繩的更換工作是多工種、多地點,多人員聯(lián)合作業(yè),無論是那一種方法均必須有良好的勞動組織和施工作業(yè)準備,并要求任何一處的作業(yè)人員必須了解全部的作業(yè)工序,確保不能平行作業(yè)。在進行新舊鋼絲繩的連接時必須保證連接質量,確保各處的鋼絲繩卡的螺栓緊固必須完全符合要求,杜絕井筒中發(fā)生墜繩等較大惡性事故發(fā)生。在所有鋼絲繩與其它磨損的部位提前墊好橡膠皮,在鋼絲繩打卡處,U 型部分在新繩一側,以充分保護鋼絲繩不受損傷。在更換鋼絲繩過程中,為嚴格防止鋼絲繩捻向松動,捆綁法主要靠新舊繩每隔10 m使用繩卡防扭,而牽引法則在首尾打卡,靠鋼絲繩自身受力來防止捻向松動和打扭,并另做一防轉U 型板卡靠在舊繩上做安全保護。利用捆綁法更換鋼絲繩時,需計算井筒中捆綁新繩及繩卡等總質量是否超過該側提升機***靜張力差,以免引起新繩帶舊繩上行時“提不動”或滾筒襯墊處摩擦安全因數(shù)不足。解決此類現(xiàn)象的方法是: 減少本側提升容器的質量( 平衡錘可減少配重)或在另一側容器增加載重,以確保提升機兩側靜張力差小于提升機的允許***載重差。對兩種工藝進行分析比較,捆綁法工序較復雜,參與人員多,井筒和人工作業(yè)時間也較長,新舊鋼絲繩打卡多,對新繩的損傷也較大。牽引法則減少了井筒中捆綁和拆除新舊繩環(huán)節(jié),可使鋼絲繩一次牽引到位,并能合理地控制井上變頻絞車的速度使其略小于井底絞車速度,基本可處于同步運行狀態(tài),并可使牽引鋼絲繩時,井筒中鋼絲繩始終處于受力狀態(tài),也不會發(fā)生鋼絲繩松捻和打扭事故發(fā)生,由于僅在鋼絲繩的首尾兩處打卡,不會對鋼絲繩造成任何損傷??傊?,經過改良后的新舊繩連接變頻小絞車牽引法換繩工藝,既保證了作業(yè)人員的安全,又保證了鋼絲繩在檢修中不會受人為因素而引起損傷,安全性得到大幅提高。
如您需要了解多繩落地式摩擦提升機鋼絲繩在線檢測系統(tǒng)咨詢 李軍 135-2379-0326
專注鋼絲繩檢測領域 相關文章